ARTICLE
17 October 2025

网络售假案件中,违法经营额的认定困境与破解路径——以「最高院指导案例87号」为例分析

K
Kangxin

Contributor

Kangxin Partners is a leading Chinese IP firm,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IP services to global and domestic clients for over 25 years. Experienced IP professionals work with clients ranging from startups to Fortune 500 companies to secure their IP assets. Kangxin grows exponentially while continuing to provide exceptional IP services.
在犯罪嫌疑人利用电商平台宣传并销售假冒商品的案件中,核心难点之一在于公安机关如何准确认定已销售商品属于假冒商品,以及如何确定违法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Kangxin are most popular:
  • within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ctor topic(s)

在犯罪嫌疑人利用电商平台宣传并销售假冒商品的案件中,核心难点之一在于公安机关如何准确认定已销售商品属于假冒商品,以及如何确定违法经营数额对嫌疑人进行刑事立案。该问题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87号"郭明升、郭明锋等假冒注册商标案",为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裁判指引。本文以品牌维权代理人的视角,结合该案例就商标权利人及其代理人如何协助司法机关成功立案、精准指控提出实务建议。

一、最高院指 导案例87号的要旨与启示:

案情:

在"郭明升、郭明锋等假冒注册商标案"中,被告人通过淘宝网店销售假冒"三星"品牌手机,违法经营额的认定成为争议焦点。该案明确,"对于通过网络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其已销售金额与公安机关现场查获的未销售货品金额,应一并计入非法经营数额"。法院未单独依据现场查获货值或已销售记录进行认定,而是将二者合并,全面评价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裁判要旨:

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应当综合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网络销售电子数据、被告人银行账户往来记录、送货单、快递公司电脑系统记录、被告人等所做记账等证据认定。被告人辩称网络销售记录存在刷信誉的不真实交易,但无证据证实的,对其辩解不予采纳。

二、公安机关的取 证困境与金额认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存在案例指引与司法解释,公安机关在网络售假案件的金额认定中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1. 电子数据取证的复杂性与真实性挑战:

电商平台的销售记录、聊天记录、支付流水等电子证据是认定"已销售金额"的关键。但行为人可能删除数据、使用虚假身份或通过多个账户"刷单",导致取证困难。

  1. "实际销售价格 "查明难题:

行为人常通过"刷单"制造虚假交易记录,或利用微信、支付宝等私下转账规避监管,导致平台显示价格并非全部真实。如何有效区分真实交易与刷单数据,成为认定已销售金额的主要挑战。

  1. 犯罪故意与销售金额的关联证明:

需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明知为假冒商标而销售,且全部销售金额均指向假冒商品。在货品混杂或行为人辩称不知情的情形下,建立主观故意与客观销售金额的紧密联系存在难度。

上述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案件能否立案。立案标准中的"非法经营数额"或"违法所得数额"属硬性门槛,若金额认定不清、证据不足,公安机关可能不予立案。

三、面对取证与认定困境,商标权利人 及其代理人应主动地协助公安机关,为准确认定金额、推动立案提供关键支持。

  1. 前期侵 证据固定:

通过购买公证固定侵权证据,在目标网店下单购买侵权商品,并对收货、拆封、封存全过程公证,形成完整的侵权事实与售价证明链。为启动刑事程序提供有力的依据。

  1. 数据梳理与分析:

利用专业工具或与平台方沟通,协助警方梳理侵权网店销售记录。通过分析历史销量、评价详情与买家反馈等,识别并标注可能的刷单记录(如大量匿名购买、短时密集成交等),为警方去伪存真提供参考。

  1. 值评估协助:

提供正品价格依据: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交被侵权产品在官方渠道的市场中间价格证明,如官网报价、大型电商平台自营店价格或权威价格评估报告等,为适用《解释》第十二条第三款提供依据。

结论

网络售假行为具有线上交易、证据易灭失、数据海量等特点,若仅以查扣实物定案,容易低估犯罪规模;若仅依赖平台销售记录,又可能因记录不完整或真实性存疑而难以采信。

将已销售金额(线上数据)与未销售货值(线下实物)相结合,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反映非法经营的整体情况,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最高院指导案例87号确立了网络售假案件违法经营额认定的思路。为商标权利人及其代理人提供了深度参与的空间。通过前瞻性证据固定、系统性数据分析、专业性价值论证,品牌维权代理人将分散、易逝的线上侵权线索转化为扎实、可信的刑事立案证据,有效协助司法机关精准打击犯罪,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general guide to th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dvice should be sought about you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Mondaq uses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set out in our Privacy Policy.

Learn More